close
杜老爺可真是沒做官的命呀!
光是為了線上國語辭典就惹的一身腥。
再加上可能杜老爺的臨場機智不好,
所以一開金口又讓人有漏洞可抓。
雖說不教導學生認識粗鄙的文字可能立意良好,
但是不教就真的沒事了嗎?
主要還是要看,「用對方法教了嗎?」
就像70、80年代「性教育」一樣,
叫學生回家自己看,真的對學生就是好嗎?
不見得吧!
但真的沒辦法教嗎?
方法其實有很多,端看有沒有心去面對問題而已。
例如男女分班教學,為什麼不可行?
對於學校有兩位以上健康教育老師的或許可行,
但對於只有一位健康教育老師的會如何?
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會有很多,
但很多的原因事實上我想從來不是以學生立場來考量的。
很多大人會想說:「反正你們長大自然就會知道了。」
或許沒錯,也或許真的錯了!
以現在網路發達的情況來講,
上網隨便打幾個關鍵字,色情資訊多得讓人精盡人亡,
如果懂得利用下載軟體,隨時都可下載色情圖片、影片、漫畫,
不用送錢給Hichannel也可以觀看到上千部的愛情動作片。
也正因為如此,甚至連幼稚園生都可能看過了。
但如果要從這些色情資訊去了解「性」,
那可能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。
性,由心生。但也可以說:「包含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的一連串過程。」
所以真正的性教育不僅要教學生「人的生理結構」,
也應該要教導學生神經心理學、社會心理學、衛生心理學等。
從「性教育」中該學到的不單是夢遺、月經、高潮、性興奮等簡單課程,
更該學的是尊重、包容、自我保護、兩性相處等高階課程。
至少在強迫學習下,大多數學生可具有較正確的性知識。
才不會錯以為活塞運動要20~30分鐘以上才算標準,
也才不會錯以為要噴潮才算是高潮。
但我想這對台灣師生都是一大考驗吧!
回到「用對方法教了嗎?」的問題。
例如中文注音教學,
我記得沒錯的話,我小時候沒學過什麼是聲母、什麼是韻母、結合韻母。
我只記得從「ㄅ」一直唸到「ㄦ」,
背熟之後就直接教「ㄅ」「ㄧ」「ㄢ」、「ㄅㄧㄢ」、一聲「ㄅㄧㄢ」,
(正確應該教「ㄧ」「ㄢ」、「ㄧㄢ」、「ㄅ」「ㄧㄢ」、「ㄅㄧㄢ」、一聲「ㄅㄧㄢ」)
然後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學中文字了。
所以我小學起就知道「ㄓ」「ㄗ」「ㄔ」「ㄘ」怎麼寫,
但就是一直搞不懂哪一個捲舌,哪一個不捲舌。
也正因為搞不懂正確發音,所以國小時最不喜歡被叫起來朗讀課文。
光從「旗正飄飄」那一段課文就可以唸得令人捧腹大笑了。
我會的發音程度就只會用鼻音,咬字完全不捲舌,
所以當唸「ㄎㄢˋ」唸大聲一點時,聽起來就有點像「ㄍㄢˋ」。
不過,國小的注音考試,分數卻也沒多難看。
(事實再度證明,就算不懂也是可以拿高分,分數從不代表什麼)
國中時,發音似乎有好些,但仍不標準。
直到高中,在翻閱圖書館的舊書時,才真正了解所謂的捲舌音,
也才知道「ㄣ」「ㄥ」的差別。
但是,從小習慣的發音方式,要改正也已有限了。
如果小學時,老師就「用對方法教」如何發音、逐一矯正學生的發音,
那我應該不會經歷「口齒不清」這段慘痛的學習過程。
只不過,通常為了教學績效,
很多老師是沒有太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真正的問題在哪。
而就算知道問題癥結,也不是每位老師都有能力去解決的。
唯有靠學生自己的努力,才能真正突破難關的。
光是為了線上國語辭典就惹的一身腥。
再加上可能杜老爺的臨場機智不好,
所以一開金口又讓人有漏洞可抓。
雖說不教導學生認識粗鄙的文字可能立意良好,
但是不教就真的沒事了嗎?
主要還是要看,「用對方法教了嗎?」
就像70、80年代「性教育」一樣,
叫學生回家自己看,真的對學生就是好嗎?
不見得吧!
但真的沒辦法教嗎?
方法其實有很多,端看有沒有心去面對問題而已。
例如男女分班教學,為什麼不可行?
對於學校有兩位以上健康教育老師的或許可行,
但對於只有一位健康教育老師的會如何?
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會有很多,
但很多的原因事實上我想從來不是以學生立場來考量的。
很多大人會想說:「反正你們長大自然就會知道了。」
或許沒錯,也或許真的錯了!
以現在網路發達的情況來講,
上網隨便打幾個關鍵字,色情資訊多得讓人精盡人亡,
如果懂得利用下載軟體,隨時都可下載色情圖片、影片、漫畫,
不用送錢給Hichannel也可以觀看到上千部的愛情動作片。
也正因為如此,甚至連幼稚園生都可能看過了。
但如果要從這些色情資訊去了解「性」,
那可能就真的是大錯特錯了。
性,由心生。但也可以說:「包含心理反應與生理反應的一連串過程。」
所以真正的性教育不僅要教學生「人的生理結構」,
也應該要教導學生神經心理學、社會心理學、衛生心理學等。
從「性教育」中該學到的不單是夢遺、月經、高潮、性興奮等簡單課程,
更該學的是尊重、包容、自我保護、兩性相處等高階課程。
至少在強迫學習下,大多數學生可具有較正確的性知識。
才不會錯以為活塞運動要20~30分鐘以上才算標準,
也才不會錯以為要噴潮才算是高潮。
但我想這對台灣師生都是一大考驗吧!
回到「用對方法教了嗎?」的問題。
例如中文注音教學,
我記得沒錯的話,我小時候沒學過什麼是聲母、什麼是韻母、結合韻母。
我只記得從「ㄅ」一直唸到「ㄦ」,
背熟之後就直接教「ㄅ」「ㄧ」「ㄢ」、「ㄅㄧㄢ」、一聲「ㄅㄧㄢ」,
(正確應該教「ㄧ」「ㄢ」、「ㄧㄢ」、「ㄅ」「ㄧㄢ」、「ㄅㄧㄢ」、一聲「ㄅㄧㄢ」)
然後就這樣懵懵懂懂地學中文字了。
所以我小學起就知道「ㄓ」「ㄗ」「ㄔ」「ㄘ」怎麼寫,
但就是一直搞不懂哪一個捲舌,哪一個不捲舌。
也正因為搞不懂正確發音,所以國小時最不喜歡被叫起來朗讀課文。
光從「旗正飄飄」那一段課文就可以唸得令人捧腹大笑了。
我會的發音程度就只會用鼻音,咬字完全不捲舌,
所以當唸「ㄎㄢˋ」唸大聲一點時,聽起來就有點像「ㄍㄢˋ」。
不過,國小的注音考試,分數卻也沒多難看。
(事實再度證明,就算不懂也是可以拿高分,分數從不代表什麼)
國中時,發音似乎有好些,但仍不標準。
直到高中,在翻閱圖書館的舊書時,才真正了解所謂的捲舌音,
也才知道「ㄣ」「ㄥ」的差別。
但是,從小習慣的發音方式,要改正也已有限了。
如果小學時,老師就「用對方法教」如何發音、逐一矯正學生的發音,
那我應該不會經歷「口齒不清」這段慘痛的學習過程。
只不過,通常為了教學績效,
很多老師是沒有太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真正的問題在哪。
而就算知道問題癥結,也不是每位老師都有能力去解決的。
唯有靠學生自己的努力,才能真正突破難關的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